蘇省泰州市戴南鎮,被稱為中國不銹鋼名鎮。經過幾十年的開展,這兒的不銹鋼工業越做越大,但問題也積累得越來越多。當地企業遍及選用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的中頻爐,用廢鋼熔煉不銹鋼,幾乎是村村焚燒、戶戶冒煙,不只屢禁不絕,并且越來越多。為了落實國家關于鋼鐵行業轉型晉級高質量開展的要求,不久前,當地一夜之間將幾百座中頻爐撤除或關停。
5月24日,是江蘇省泰州市戴南鎮300多座中頻爐的大限之日。根據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精神,國家發改委再次發文,要求對發現使用中頻爐生產“地條鋼”、普碳鋼、不銹鋼的,要立即淘汰,堅決查辦,不可姑息。緊接著,江蘇省和泰州市也相繼發文,要求在5月24日全部拉閘斷電,企業主自行撤除中頻爐。這一次泰州市對部際聯席會議精神執行堅決,關于境內的中頻爐采取了全覆蓋、零忍受的態度。記者走進戴南是五月底,不少企業主現已撤除了中頻爐,還有的正在拆。戴南的不銹鋼制品廠工業在都很有名氣,可以說哪里有戴南人哪里就有不銹鋼。在各地,有兩萬多戴南人收回廢舊不銹鋼,運回戴南鎮;經過300多座中頻爐熔煉,再經過精粹、鍛打、軋制、深加工,構成40多個系列1萬多個種類;后還有2萬多人的銷售大軍,把產品賣到各地。這一次的中頻爐關停,恰掐斷了號稱中國不銹鋼名鎮戴南鎮的命脈。從鄉鎮企業到村辦企業再到個人作坊,幾年時刻里,戴南鎮有近300家小煉鋼爐開工。2001年,《焦點訪談》 欄目從前播出一期節目《無證小鋼廠》,反映的便是戴南鎮其時無序的情況。其時的《焦點訪談》節目是積極合作了國家環保和工業方針。1996年,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明令取締關停十五種重污染小企業。
用中頻爐煉鋼,化學成分難以調整,每一爐鋼水質量參次不齊,難以確保,粉塵和有毒氣體會造成環境污染,所以早在17年前,就現已被認為是落后的生產方式。假如其時地方政府下決心改動本地企業小散亂的局勢,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或許就不會有后面的故事。
地方政府砍掉了二十多家小煉鋼,可緊接著跟著市場的需求又增加了七八十戶,不同的是這些小煉鋼都變成了不銹鋼制品廠,冶煉成了企業的一個生產環節,這樣就躲過了方針監管,從無證變成了有證,可冶煉環節落后的生產方式并沒有改動。短短幾年的時刻,幾乎每一家小煉鋼、每一座中頻爐的背面都構成了自己的工業鏈,并且每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定位。
本文由304不銹鋼管廠家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