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管內表面機械珩磨拋光技術!
近年來,隨著半導體工業、航空航天、醫療器械技術的發展與表面加工技術的改進,國內外的學者們逐漸開始對不銹鋼管內表面的加工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并針對表面拋光過程中出現的不同問題進行了許多專題性研究。目前,對不銹鋼管進行內表面加工的方法可分為:手工拋光、化學拋光、機械晰磨拋光、磁流變光整研磨、磨粒流拋光、超聲波振動拋光、電化學拋光及其復合加工技術。
機械珩磨光整技術,又稱鏜磨,是采用鑲嵌在珩磨頭上的油石對不銹鋼管內表面進行精整拋光的加工技術。于20世紀初期,珩磨光整技術被首先運用于汽車及軍工行業內,由于機械珩磨技術具有機床結構簡單、可自動化程度高、加工后表面加工精度高、可加工范圍廣及切削效率高等優點被廣泛運用于現代制造業中。機械珩磨的主要工作部件珩磨頭外部固定有2至10根長度約為1/3至3/4不銹鋼管長度的珩磨用油石。
在拋光過程中,珩磨頭在不銹鋼管內既旋轉運動又往返軸向運動,同時通過珩磨頭內部的彈簧或液壓控制而均勻與不銹鋼管內表面的充分接觸,所以在內表面街磨過程中具有接觸面積較大,加工效率較高的特點。
珩磨處理后的不銹鋼管內表面尺寸精度一般可達到IT 7至IT 4級,內表面粗糙度可達Ra 0.32um至0.04um。為沖去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切屑和磨粒,改善表面粗糙度和降低切削區域溫度,操作時常需用大量切削液,如煤油或內加少量錠子油,有時也用極壓乳化液。但由于琦磨頭的尺寸限制,該加工方法一般適用的可加工尺寸主要維持在直徑10mm至500mm甚至更大的各種圓柱孔或不銹鋼管,難以實現較大長徑比的小口徑不銹鋼管的內表面拋光。同時,在加工過程中引入的切削液會導致表面材料化學成分發生變化,這在本文的研究中也是應當注意與避免的。
以上內容由304不銹鋼管廠家整理,歡迎來電咨詢了解!